(资料图)

1、 该遗迹相系赛拉赫1967年提出,原指非海相砂岩和页岩(常常是红层沉积)中的一种遗迹化石组合。

2、到20世纪80年代初,Frey、Pemberton和Fagerstrom(1984)进一步研究了Scoyenia遗迹相,并对其遗迹化石的组成特征和典型环境作了明确限定。

3、即遗迹化石的组成,以Scoyenia gracilis(细小斯可耶尼亚迹)和Ancorichnus coTonus(弯曲锚形迹)或其他生态上相同的遗迹为主,其次为cziana(二叶石迹)或Isopodichzmis(等足迹)和欤olithzos(石针迹)等,其他常见遗迹化石还有Ancorichinus(锚形迹)、Planolites(漫游迹)、Palaeophycus(古藻迹)、Fuersichznus(福尔斯迹)和蒙椎动物足迹等。

4、这些遗迹化石往往伴生有波痕、干裂等物理沉积构造。

文章到此就分享结束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x

推荐阅读

更多